悅讀》這本書/「後山來去 — 豐田村誌」

思緒一直順著台11丙線南下,經過了東華大橋後,
一畦畦的養鴨人家、一大群的白鷺鷥,
這時候岸邊的甜根子正開得茂盛!

腦子裡,那個筆直的街巷、方正的格局的村落,
偏安著田野閑靜,依然有著濃厚的日治時代影子。
我想,這時候油菜花種子應該剛撒下,
一片農閒,等待黃澄澄開展的秋冬農村景色。


(筆直的街巷、方正的格局是豐田的特色。)

某個時間點、某種程度 上,它純然是個移民村。
這座小村在1913年由日本政府建立,
近百年來,各地遷徙到此的人們,經歷了戰爭、天災、疾病,
有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最後重新出發,
終於在這一片土地落地生根,成「家」、成「鄉」。——出自《後山來去。豐田村誌》

此刻,在書店的新書區,
正翻閱著《後山來去》這本書,副標寫著「豐田村誌」。

一向喜歡聽「從前、從前」故事的我,
就這樣,思緒跟著若男撳進水中,躲過美軍的大轟炸,
回到半世紀前的鯉魚尾(壽豐舊稱),
和三妹越過知亞干溪,準備爬上了豐田大壩,
站上去覺得兩腿微微發痠,才發現原地站了好一陣子,書讀了一大半!
這書雖名為「村誌」,讀來倒也易懂淺出,非史料般繁重吃力。

書的脈絡分為上下,上方主文是豐田的一段段故事,
偶而佐以一張老者們日常貼布畫,
下方是一位位八旬老者村民們的一小段口述,
回憶起那個顛沛流離的年代,
拼貼出東部半世紀以前的生活圖像。


(豐田的八旬老者村民們以貼布畫及口述,回憶起那個顛沛流離的年代,拼貼出東部半世紀以前的生活圖像。)

「豐田移民村」是縱谷旅遊動線之一,
算花蓮的老「景點」,不少人都來過,不然也聽過!
因著日本遺風,留下的大量日本時代的遺蹟,
加上地區人士推動,村落很早就有遊客導覽指示系統(算在花蓮起步較早的),
那時,也是「花蓮旅人誌」網站開站之初,「豐田」是開始書寫花蓮遊記的前幾篇。
(還記得,曾寫過田原婆婆「哭牆」的故事,那是從朋友那兒聽來的,
那篇曾感動了不少人,獲得不小的迴響與留言。)

才幾年光景,網路發達了,
從網路,我們可以如數家珍地知道豐田的過去,也可以在來之前先踏訪過豐田,
然而,那時代人們難捨難放的悲與喜,還迴盪在這空氣裡?
漸淡的過往雲煙該往哪兒吹散?
我們何曾真切地心有同感過?網路沒告訴我!

「他們渴望自己曾經走過的歲月,不會因此消失,
告訴後代,在同一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渴望被人記得、渴望生命被不同的方式流傳。」

有些事忘不了也不會忘,所以只能慢慢做起,
從口述寫下,從手作貼布畫,反而是一種最簡單直覺的方式!
這些「豐田的故事」現在集結成書,在這村誌裡。
(延伸閱讀:關於豐田貼布畫的開頭



關於《後山來去 — 豐田村誌》:
由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兩代社區工作者,
花費近二十年的時間,從一九九六年開始蒐集,
並以單純的口述歷史、史料調查和近期發掘的藝術敘說方式,擴大更多村民投入。
它是一本由大家集結起來的村史、村誌。


豐田,日本遺風濃

留言

確定


1464748495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