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還想看見海梯田

今年的冬天格外無常,又大寒又大暖,
年節剛過,不過依然春寒料峭,不知是春還是冬天的日子。



今晨的空氣冷冷的沒有陽光,要再加件外套才行,
但意外的,精神反因冷冽的海風而抖擻,而振奮,
不過花蓮就是這樣,
每到下半年,秋天之後,是東北季風隨時報到的日子,
天空總像這樣,有抹不去的灰濛,海也是,
想必在東海岸特別能感受到。

慶幸著這年剛過的二月天,
也許是天氣、溫度,也許城市裡及對岸的人們是如此的積極向上,暫時把這一片海遺忘,
十一號公路上,往來的車子不多。
偶而來了幾個人,
也都是駐足個幾分鐘,和1、2、3稻草人拍個照,又走了。





這一片田還在~

下了車,站在田邊面向海,太平洋的風迎面吹來,
心中由衷感謝,謝天也謝這片土地的主人們。
(位於花蓮「海景第一排」的梯田,其實每次來都很擔心,
深怕下次已改種民宿飯店…。)



拍過新社的綠浪,拍過結穗,也拍過收割後的海稻田,
總沒忘記要在這剛插秧、水還映著天的季節,
來拍小小秧苗的海梯田。





美哉!看見了一大片稻田,背景是太平洋,
看見這樣的景色,往田埂上走往往是人之性情使然,
多年前,相信這情形農人們也司空見慣。

(有一整年沒來東海岸了,在海產店後頭發現了這木棧道,反而成了這趟來小小的驚訝。)

只是這幾年,是不是有太多人無視這片田,而走了進去?
東海岸正加入了許多外來因素,
很多事被迫著有一些改變,當然景觀也是。





在不久前,
輾轉流浪在外地多年的一付岩棺,現在又重回到新社。
不僅僅只是找回了田邊的一件古物,
這麼多年來,花了這麼多時間,
新社的人們也還在找尋,
找尋存在於這塊土地的證明,以及和土地的那份連結。

(在新社農田裡發現了一些單石,石輪,陶片及岩棺,學者調查屬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岩棺長年流浪於外地,2014年9月,回歸新社,目前於部落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

我的歌聲是因為我的腳步順著礁岩
我看海浪使我學會了舞蹈
你可知道我們的舞步來自海浪
你可曾見過,海浪停止拍打
歌聲與舞蹈讓你的生活更踏實
你已經擁有一切
為什麼還要更多


腦子裡,不由自主地浮上那段部落長老的話,
這是二月的下午四點鐘,海風很強,
風逼得讓人縮瑟起來,
打消沿著公路走一小段路,看看新社的念頭,退縮回了車子。
隔著車窗,
我浪漫認為,或許走在新社的田埂上,
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祖先們留下的瓦甕碎片。

對於眼前大海,
我們不過是歷史長河裡流來的小細沙。

新社小檔案:
台11線45.3公里處,在新社北方有一條顯眼的地標 – 新社鼻,鼻岬頂緩坡斜向海洋,多為噶瑪蘭族人世居之地,在噶瑪蘭語新社是「萬物養生之地」,古老時期噶瑪蘭族由宜蘭遷居至此,村民在緩坡台地上闢梯田,種植水稻,而有現今與海相依的「海梯田」,這也是「新社」的由來,意即噶瑪蘭人指自己南遷後的新聚。

港口部落的水梯田因復耕成功,而讓「海稻米」這詞聲名大噪,但新社海梯田卻是全台最大的臨海梯田;一年一收的新社海梯田,六月稻苗萌成一片綠毯稻浪、七月底時金黃禾浪隨風搖曳,甚至此刻初耕時的水田,都是不同風情的絕美畫面。


///

延伸閱讀:
新社、海稻、梯田
海稻田,最簡單也最美的風景
新社.艷陽天

留言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