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一定要存在的「好事集」



前幾天,看到劉克襄老師的一篇新文章《鐵道文化館的小市集》這樣寫著:

「農夫市集在西海岸諸多地方行之有年,經營者多有心得,知道如何注入內涵,
更知道購買的客源,以及如何實踐自己的信念。
此地才剛開始,不少事情仍在摸索。
交流間,我即感受,有些小農仍在掙扎,是否值得耗費一天的時間在此。
他們會出現,多半基於理想的宣揚。」


我還記得,那已經是夏天的事了!拍這些照也是那時候,
那次參加劉克襄老師的鐵道之旅,
和他一起來到這個花蓮每週六才有的農夫市集–「花蓮好事集」



還記得那天,天氣格外晴朗,
一大早,太陽正烈。大樟樹下的小農們正熱情,
一個曾經荒廢的地方,大筆經費整修成「鐵道文化園區」後,就一直大門深鎖杵在這兒,
直到這陣子「花蓮好事集」在這裡擺起攤,
離花蓮鬧區不遠,周圍很好停車,不影響來往車輛,加上幾棵老樹遮蔭,我覺得再合適不過了,
那是台灣最美麗的農夫市集…。

///





從剛在明義國小側邊擺起市集時,就關注著,
覺得這農夫市集市很花蓮,是花蓮該有的,一定必須存在的,
我想,或許劉老師和我一樣,也是這樣覺得,
他說:「農夫市集不只是購買安全食物的地方,還是跟土地對話的平台。」
我覺得,這市集還滿足了許多人對花蓮生活的想望…。

花蓮的生活,就像在老樟樹下乘涼一樣,
即便是叫賣,即便是市集,可以很愜意。
那生活的態度,很自然隨性、很生活、很有機,不就是「好事集」想展現的,
給人的感覺如同大家覺得的花蓮生活。

但小農們心裡碰觸不到的、各自埋在心頭掙扎的,那是許多人不見得會看到的,
花蓮的就業機會本來就少,
平衡現實生活與理想,箇中辛酸只有自個兒清楚。
花蓮的生活,不就是這樣。

「好事集」用自給自足的方式,小事業、小規模證明著,
每個人心中總堅持著那個自己想過的自主生活,或說宣揚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花蓮一直是許多這種「小而美」的生活而串連起來的!
每個小小的願望,或說夢想,
很怕哪一天一個大企業、大建設就推翻了一切,
但說起政治、說起那些為求表現的官員們,卻往往不是這樣想的。

所以我說,「好事集」一定得存在,
在你想感覺花蓮生活的美好,它一直都在。
你可以來,隨心所欲的逛…。



///

那天離開前,劉老師仰起頭,指著,
「這山龍眼在台灣很少見了,不知嚐起來的味道怎樣?」問了我。

是啊!生活在花蓮一段長時間的我,
不見得知道花蓮就有的山龍眼是什麼味道。

或許苦澀、或許又酸又甜,
我們竟有這樣的寶而不自知,不是嗎?
不自知我們已擁有的花蓮生活…。

之後,
在有早起的週末,又去了幾次,
「周末時都會繞過三角商圈,抽空去拜訪,
看看好事集是否仍活絡,也祈禱著它的繼續存在。」就像劉老師說的…。
每次來,總有些驚喜,總有些不盡相同的新玩意,
小農們精神抖擻,總帶給人們一些能量…。



(以上照片於花蓮鐵道園區二館前。)

「好事集」相關資訊:
地點:花蓮自由廣場
時間:上午9:00~下午12:30
(時間有時會有變動,更多資訊請點選 [花蓮好市集]:http://hualienfm.blogspot.com/ 。)

[花蓮好市集]在2011年3月份,從明義國小活動中心前,遷移到鐵道園區二館外的空地,又於2015年6月份,遷移至自由廣場(花蓮舊監獄)。

留言

確定

  1. flower | 12/01/04 17:06

    最近 和小孩經過這裡,也都來逛一下
    很喜歡在防空洞裡奔跑阿~~~~XD

    不過我都沒認真買菜,只有去玩耍 :P

  2. 小惠王 | 12/02/04 16:31

    感受到大家對於花蓮的愛!!

  3. angie mami | 12/05/21 21:03

    感謝版主的用心分享 好60年代的小小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