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流籠頭/得卡倫步道.下篇 09/06/22 16:58 . 分類/北花蓮_太魯閣 - 秀林鄉 . 9 「再往上走…,流籠不在這步道上,注意岔路,看到路標後要往下走…。」 「嗯!要往上爬到一個三岔路口,再往左走下去!」 「要小心!路很不好走就是了!」 一行山友,經驗老手的一群, 經他們告知才知流籠不在主線上,需下到山坳就可看到, 但這段岔路是要格外小心的碎石坡(石瀑)。 - 「得卡倫步道」的層層無盡階梯之後, 轉為泥土山徑(此為大禮大同步道), 繼續往上一些,即看到三岔路口。 〈↑1.7K,泥土山徑開始來到這兒約0.4K, 這是個重要路口:往上繼續大禮大同步道,通往大禮部落, 若往左,即經第二流籠中繼站,走碎石坡回到山腳下(回太魯閣台地)。) 來到分岔點後, 左轉鑽進了林子,路開始急轉直下, 「不至於難走嘛! 只是加上約三、四十度的坡度的小石坡。」我白目的覺得, 在林子裡,約20分鐘,終於看到「流籠頭」的身影, 但也認清要回頭必是件苦差事…。 第二流籠頭(中繼站) 據說諸葛孔明發明的流馬,就是現在的流籠, 當時用來在棧道上大量運送武器和兵力。 流籠,在山上和山下連接起兩條鋼索,一條上山一條下山, 靠著貨物的重量,讓貨物沿著鋼索往山下滑, 山下另一條鋼索上的空箱子自然就被拉上山, 這樣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地運送,節省了許多人力。 當年伐木所留下的索道遺蹟,隨著伐木事業終止,就此荒廢, (後來因大禮大同運送物資不方便,這幾年有了修復的聲音!) 這流籠頭是個不錯的觀景點,視野絕佳, 可見太管處、新城山、丹錐山,可以俯望富世村與太魯閣口全貌, 如果天氣夠晴朗,應該可以看到更遠! 逗留在自然與人文的銜接點上, 我靜靜地,拍照、聽鳥叫、看藍天、看白雲,還有看著凡間, 這樣的感覺帶了點遺世獨立的感覺, 我流連大半個下午…。 (↑ 流籠與控制機具,這流籠頭有著不錯的觀景點,視野絕佳。) 光線西移,太陽悄悄地爬到對岸的山頭,照了過來, 是該啟程下山返家了, 山裡的天色總暗的比較早一點。 到了這流籠頭,再來須考慮的問題是, 「回頭往上爬,回原路山徑,再走超多階梯下山? 還是繼續往下,踩著碎石坡回去呢?」 選擇,往下走 心頭百般不願再走回頭路,我選擇繼續往下走, 然而,才走了一小段路後,越走路越陡, 我開始後悔起這個錯誤的決定! 回去的路,是滿山滿谷的陡降碎石坡。 整個山頭宛如是個亂石崗, 我由太管處的位置預估須垂直向下幾近百公尺, 這接近六、七十度的坡度,我變成了四肢爬行的動物,對於膝蓋是個嚴格的挑戰…。 (↑ 整個山頭宛如是個亂石崗,大大小小的碎石,垂直向下幾近百公尺。) 每走一步,都是用腿、用手支撐起全身的重量, 膝蓋支撐到了一個程度,連嘴巴罵起的髒話都顯得疲憊不堪, 再來的,只靠著自己雙手萬能的意志了, 我只差沒有大喊「我要活…下去!」, 這段路讓我五體投地,我給它滿滿地五顆星的難度! (現在你能看到的這篇,是我幾乎搏命演出而來…。) (碎石坡最後會與得卡倫步道相銜接。) 碎石坡陡降往下,我清楚記得與步道銜接的那一刻, 是整個人癱坐在黃土拌著小石頭的路上, 整個人鬆軟、膝蓋無力的感覺。 此陡下石瀑路徑,雖少走500公尺, 卻超級難走,反而更耗時(不建議由此下山)。 意志力與氣力全用上的歸來,外加鐵了腿一週, 將這段歷程寫在這兒, 我想這就是~一生必走過一次的路, 印象超深刻的,不是嗎? /// 延伸閱讀: 我走過的花蓮步道(花蓮步道大整理) 留言9 *姓名:: 網站:: *留言如下:回覆悄悄話給版主 啦啦啦 | 09/06/22 21:43 能夠輕鬆在家看經這麼精采的圖文....真是太幸福了! 這困難度五顆星的得卡倫步道,我應該終其一生都不會去嘗試... 版大您辛苦了(抓龍) 回覆 | 刪除 smileocean | 09/06/22 22:24 哇,終於等到續集了! “逗留在自然與人文的銜接點上, 我靜靜地,拍照、聽鳥叫、看藍天、看白雲,還有看著凡間, 這樣的感覺帶了點遺世獨立的感覺” 一路的辛苦換來以上的時空,值得啊! 回覆 | 刪除 同甘共苦 | 09/06/24 20:58 真是辛苦你了~等我~~十月份~ 我們再去玩瓦拉米~ 期待的~列~ 回覆 | 刪除 阿義 | 09/06/26 00:31 呵~~兄弟 等你暑假忙完囉!!加油加油! 等你啦! 刪除 greene | 09/06/28 10:49 很久沒來了!我調回解說課了... 沒想到您竟然爬到我的"頭上"了, 怎不轉進來,喝杯咖啡! 加油囉! 回覆 | 刪除 阿義 | 09/06/28 12:49 TO greene~~ 是啊~ 真的好久沒你的消息了! 改天,一定登門拜訪!! (呵~~錐麓計畫中...) 刪除 帥岡 | 09/07/11 23:57 讓我想起去年7月份也去爬過...厚!有夠累! 記得我跟朋友走了將近8小時,有走到大同部落,ㄟ~真的有人住在山上耶,最後是從砂卡礑最裡面走了出來,不知不覺會有一種榮譽感。 我跟我朋友們也正在等錐麓古道的開放,等暑假過後會去走, 大家加油吧! 回覆 | 刪除 阿義 | 09/07/15 15:56 to 帥岡~ 哇!這條步道我走得喘噓噓,你竟然能走到大同部落,還從砂卡礑最裡面走出來,真是厲害! 刪除 chanel | 10/08/21 18:07 原來這個就是流馬 回覆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