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兩潭自行車道/化仁海堤,洄瀾灣 17/06/27 12:26 . 分類/花蓮市及近郊 - 市郊_吉安 . 2 連結南濱公園及榮光社區, 位於七腳川(吉安溪)溪口的「普照橋」於2017年完工了! 自行車道到了南濱公園(太平洋公園.南濱)再繼續往前, 現在不用先繞道至榮光社區了。 南濱公園(太平洋公園.南濱)→ 普照橋 堤上的視野很好,看見太平洋、看見海岸山脈、看見花蓮大橋, 還可以望見花蓮南北濱整個海灣, 可以回眸整個花蓮市景, 但你一定也可以看見消波塊, 清清楚楚地將花蓮给團團圍住! 普照橋 → 化仁海堤 先問大家一個台灣地理的常識題: 『花蓮靠不靠海?』」, 那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開頭像這樣的第一句話。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在這海堤上,你就會回答出不一樣的答案! 這些年,離花蓮人最近的海岸線, 「南北濱」之南,被稱為「洄瀾灣」的這海岸, 可以觀察到這海岸線正節節向後退, 這些年護灘的填補工程不斷。 (↑ 站在海堤上,往北望可以看見南北濱整個海灣、花蓮港,還有花蓮市景。) 許多人認為海岸線的退縮是自然現象使然, 然而,據研究直指蓋了「花蓮港」開始, 加上一條長長的海堤深入海上,攬走了洋流對海岸的填補作用。 讓花蓮引以為傲的「花蓮港」, 每天大大小小的砂石車載來了從花蓮各地河川地挖來的砂石,到港口轉運, 不管海邊或河邊, 花蓮的沙石就這樣一直送了出去, 不可否認,這「花蓮港」對許多人來說是條命脈…。 然而,海灣嚴重退縮, 再用這些砂石製作更多的人工消波塊企圖阻隔海浪, 也將人與這片自然海岸阻絕, 持續進行著補救工程,甚至沾沾自喜地覺得護灘有成! (海堤到了這路段,會下到海灘,這適合親海的海岸即為洄瀾灣。) 洄瀾灣 騎下海灣, 回頭看了週遭,能清楚知道人為正改變著這片「花蓮人的海」, 灰白消波塊在海岸線上排成一列,就這麼靜靜的躺著, 像小時候在課桌上用粉筆畫下的那條線, 這訴求自然為重的觀光都市, 其實還是用人類的高姿態和大自然相處著…。 (儘管被人工消坡塊環繞,海灣依然舒服。) 一群海鳥從海上的消波塊群飛過, 與幾個釣客擦肩而過。 「至少視野還是有的,」 「至少海還是美的!」 生活在這裡久了, 人們繼續在這裡活動著,似乎對於四周早已習以為常, 甚至將無可奈何當成一種漠視的習慣。 雲淡風輕,海風淡淡吹來, 下來走一段路, 一切都感覺還是舒暢,大多時候只是寂寥。 從南濱順著化仁海堤往南騎, 繼續「兩潭自行車道」騎著,順著海洋與城市的邊界娓行, 一場自然與經濟的拔河,土地的愁緒靠得很近, 你能感覺土地的傾訴和那微弱的脈搏…。 不久來到花蓮溪口,海岸漸遠, 自行車道轉為順著花蓮溪畔而行。 (↑ 往南望可以看見花蓮溪緩緩入海,還有河口形成一條美麗的沙洲。) 一小段路後,四周又熱鬧起來, 兩潭自行車道「濱海線」告一段落。 右轉往西。 我們右轉華中路,準備穿越工業區, 這一帶是花蓮新興商圈~「台開心農場」與「新天堂樂園」, 然後再往山的方向前進…。 直行。光華河岸步道 「兩潭自行車道(濱海線)」由北往南,從南濱經東昌化仁海堤, 於此右轉華中路穿越光華工業區,轉往山線(可銜接台9線)到鯉魚潭, 2016年支線「光華河岸步道」完成,自行車道支線沿河岸而行,往海線來銜接台11線。 可於此選擇往山線或海線。 (廣場旁的指示牌,往北為兩潭自行車道(濱海線,往花蓮市區),往南為光華河岸自行車道(往台11線)。) 閱讀更多 /// 相關閱讀: 兩潭自行車道.總整理 留言2 *姓名:: 網站:: *留言如下:回覆悄悄話給版主 Soupsoup Hsia | 10/04/03 15:21 似輕實重 反覆閱讀 視線停留文字比圖片尚多 明明圖片是美的 回覆 | 刪除 | 11/09/08 12:41 限管理員瀏覽. 回覆 | 刪除 | 11/09/08 12:43 限管理員瀏覽.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