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吹個晚風,吉安光華河岸步道

在花蓮,太陽西下的時間比西部城市早,
當太陽下到中央山脈那頭,被山脈擋住時,
其實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
這時候太平洋的風吹向陸地,
到海邊吹個晚風,是花蓮人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後,另一種生活。


(當在南濱路與華中路交叉口,看到這「AMIS 海祭廣場」意象立柱,
仔細看上頭繽紛的圖案,就能知道往海的方向(往濱海的自行車道)。)


離開市區,由南濱路彎向華中路,往海的方向走,
穿過了一些工業廠房,經過台開園區的一些築體、草皮,
這時,風來了!視野也漸開闊起來,
午後烈日的毒辣,一日來的疲憊,似乎都獲得解脫…。



不用多久,就來到岸邊,
這是花蓮溪的出海口左岸,這幾年這裡有了「洄瀾灣」這名字。


(廣場旁的指示牌,往北為兩潭自行車道(濱海線,往花蓮市區),往南為光華河岸自行車道(往台11線)。)

洄瀾灣,花蓮溪的終點,
溪水急急切切地往太平洋流去,
在溪口與太平洋的海流互相作用下,形成了一大片沙洲,
這兒,以前曾是阿美族人捕魚的漁場,
現在偶而是風帆好手乘風的好場地,
沙洲上,常有釣客開著四輪傳動車到最遠處,享受海角的寧靜,
到了冬季鰻苗洄游,夜裡溪口沙洲綠光點點,經常可見捕撈鰻苗的漁人,
對岸是海岸山脈的起點,縱谷(山線)與東海岸(海線)從這裡有了分界。

這兒,也是「兩潭自行車道」的銜接點,
兩潭自行車道從七星潭,經過花蓮市區,沿著海岸一路南行,
穿過南濱、化仁海堤來到這裡後,
就即將告別海岸風光,轉往「華中路」(剛剛的來時路)向西而去後,
會騎經一段吉安(光華一帶)的田園景色,接上台9線,再往縱谷山線的鯉魚潭
或者,選擇繼續「光華河岸自行車步道」往南騎,
這段路不遠,在花蓮大橋附近,與台11線東海岸公路相會(往海線)。

光華河岸步道


習慣地將車熄了火,找個路邊停靠,
引擎聲對於這裡的安靜來說,顯得有些唐突。
當靜了下來,風拂面而來,
能親切感受在花蓮處之淡然的一派悠閒~


(花蓮溪出海口,對岸是壽豐嶺頂,有座國姓廟。)


(有些時候,很想和來遊玩的遊客說:「吹個海風再走!」)



儘管坐、也可以躺下來,
或走一小段路,或只是跑個步,
但通常只想找個位子坐下來…吹風或發呆或放空。









「吹個海風再走!」

海近在咫尺,卻又還有一段距離,
這裡聽不到海浪聲,連花蓮溪也靜靜地流著,只有風的呼吸。
偶而一、二隻水鳥在沙洲上來回覓食著,幾隻燕鳥飛翔,
大多時候是安靜的,可以感覺一整個自由。








(步道終點於花蓮大橋附近,與台11線銜接。中/左轉花蓮大橋,下圖/花蓮大橋前的自行車道口)

《光華河岸步道》小檔案:
花蓮溪口,是傳統阿美族的捕魚地點,
因位處海岸山脈和太平洋與花蓮溪之交會口,即所謂生態交會帶,
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及地質資源,生態豐富而成立「花蓮溪口濕地」。
至今鄰近阿美族部落(里漏部落、仁安部落)在這裡仍有相關的祭典活動,
如每年6月初舉行海祭「希高娃賽」(捕魚祭)。

而此「光華河岸步道」自行車道即沿河岸而行,
原本「兩潭自行車道」由北往南從南濱經東昌,於華中路轉往山線(可銜接台9線)到鯉魚潭
後來,又規劃了支線「光華河岸步道」往海線,來銜接台11線



建議前往時間:太陽西下時。(下午4、5點)
交通工具:可騎自行車、機車或開車於廣場前停放,再隨意步行。



花蓮步道大整理

留言

確定

  1. K哥 | 17/07/25 13:29

    最近天氣好熱比較少去,
    不然我常下午在水圳出口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