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吹個晚風,吉安光華河岸步道 17/07/23 16:30 . 分類/花蓮市及近郊 - 市郊_吉安 . 1 在花蓮,太陽西下的時間比西部城市早, 當太陽下到中央山脈那頭,被山脈擋住時, 其實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 這時候太平洋的風吹向陸地, 到海邊吹個晚風,是花蓮人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後,另一種生活。 (當在南濱路與華中路交叉口,看到這「AMIS 海祭廣場」意象立柱, 仔細看上頭繽紛的圖案,就能知道往海的方向(往濱海的自行車道)。) 離開市區,由南濱路彎向華中路,往海的方向走, 穿過了一些工業廠房,經過台開園區的一些築體、草皮, 這時,風來了!視野也漸開闊起來, 午後烈日的毒辣,一日來的疲憊,似乎都獲得解脫…。 不用多久,就來到岸邊, 這是花蓮溪的出海口左岸,這幾年這裡有了「洄瀾灣」這名字。 (廣場旁的指示牌,往北為兩潭自行車道(濱海線,往花蓮市區),往南為光華河岸自行車道(往台11線)。) 洄瀾灣,花蓮溪的終點, 溪水急急切切地往太平洋流去, 在溪口與太平洋的海流互相作用下,形成了一大片沙洲, 這兒,以前曾是阿美族人捕魚的漁場, 現在偶而是風帆好手乘風的好場地, 沙洲上,常有釣客開著四輪傳動車到最遠處,享受海角的寧靜, 到了冬季鰻苗洄游,夜裡溪口沙洲綠光點點,經常可見捕撈鰻苗的漁人, 對岸是海岸山脈的起點,縱谷(山線)與東海岸(海線)從這裡有了分界。 這兒,也是「兩潭自行車道」的銜接點, 兩潭自行車道從七星潭,經過花蓮市區,沿著海岸一路南行, 穿過南濱、化仁海堤來到這裡後, 就即將告別海岸風光,轉往「華中路」(剛剛的來時路)向西而去後, 會騎經一段吉安(光華一帶)的田園景色,接上台9線,再往縱谷山線的鯉魚潭。 或者,選擇繼續「光華河岸自行車步道」往南騎, 這段路不遠,在花蓮大橋附近,與台11線東海岸公路相會(往海線)。 光華河岸步道 習慣地將車熄了火,找個路邊停靠, 引擎聲對於這裡的安靜來說,顯得有些唐突。 當靜了下來,風拂面而來, 能親切感受在花蓮處之淡然的一派悠閒~ (花蓮溪出海口,對岸是壽豐嶺頂,有座國姓廟。) (有些時候,很想和來遊玩的遊客說:「吹個海風再走!」) 儘管坐、也可以躺下來, 或走一小段路,或只是跑個步, 但通常只想找個位子坐下來…吹風或發呆或放空。 「吹個海風再走!」 海近在咫尺,卻又還有一段距離, 這裡聽不到海浪聲,連花蓮溪也靜靜地流著,只有風的呼吸。 偶而一、二隻水鳥在沙洲上來回覓食著,幾隻燕鳥飛翔, 大多時候是安靜的,可以感覺一整個自由。 《光華河岸步道》小檔案: (步道終點於花蓮大橋附近,與台11線銜接。中/左轉花蓮大橋,下圖/花蓮大橋前的自行車道口) 花蓮溪口,是傳統阿美族的捕魚地點, 因位處海岸山脈和太平洋與花蓮溪之交會口,即所謂生態交會帶, 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及地質資源,生態豐富而成立「花蓮溪口濕地」。 至今鄰近阿美族部落(里漏部落、仁安部落)在這裡仍有相關的祭典活動, 如每年6月初舉行海祭「希高娃賽」(捕魚祭)。 而此「光華河岸步道」自行車道即沿河岸而行, 原本「兩潭自行車道」由北往南從南濱經東昌,於華中路轉往山線(可銜接台9線)到鯉魚潭, 後來,又規劃了支線「光華河岸步道」往海線,來銜接台11線。 建議前往時間:太陽西下時。(下午4、5點) 交通工具:可騎自行車、機車或開車於廣場前停放,再隨意步行。 相關地圖: /// 延伸閱讀: 洄瀾,花蓮溪出海口 吉安自行車道.總整理 兩潭自行車道.總整理 花蓮步道大整理 tags:單車族、兩潭自行車道 留言1 *姓名:: 網站:: *留言如下:回覆悄悄話給版主 K哥 | 17/07/25 13:29 最近天氣好熱比較少去, 不然我常下午在水圳出口釣魚 回覆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