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旅人誌

打開選項

週記》包裹記憶,歸於靜寂的「慕谷慕魚」



正在往久違的「慕谷慕魚」的便道上。

先說在前頭:這僅是一趟考察,
封山後過了這些年,此篇是今日所見的一些近況而已!
「慕谷慕魚」為山地管制區,目前仍對外封閉中。

2014年以前,「慕谷慕魚」每日門庭若市,
假日入山遊客更達3000人次,
2014年5月,銅門部落會議決議封山,雖政府未立即執行,
但後來同年便因颱風造成道路坍崩,由老天代為落實封山決議。
儘管中間曾短暫開放,但後來部落會議決議禁止入山申請,無限期封山。
2018年6月內政部公告調整山地管制區範圍為「除銅門村外,餘均解除山地經常管制」,
時至今日仍屬封閉狀態。(以上公文原出處(PDF)


(↑沿著木瓜溪底慢行,清水溪與木瓜溪在此匯流,眼前是熟悉的揚清橋。)



逆著木瓜溪底便道前進,路顛簸,
溪畔巨石星羅棋布,空谷跫音而幽靜且富詩意,
因緣際會再回這裡,
「慕谷慕魚」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可感覺自然回歸。


(↑「貫通龍澗」是慕谷慕魚的顯著地標。)

繞過坍方路段,再度回到原山徑上,
眼前聳立的就是睽違的「貫通龍澗」大石,
再見這讓人最深刻的地標,已匆匆過去十年!
有十年,我沒再踏足這美麗山谷,以為煙消雲散的記憶又再次聚攏。




(↑不少人對這景色印象深刻,給了彎月峽谷的稱呼。)

這裡,「慕谷慕魚生態廊道」清水溪側,曾經遊客如織,
昔日遊客的戲水池,現在可碧綠清澈而見底,
觀光客的氣味消散,嘻笑人聲換上四周蟲聲哼唧。





人去,留下的是一片生機。

山谷裡,輕飄起綿密微雨,
越往山裡緩行,
看似荒煙蔓草,但實際走近就不斷聽見窸窸窣窣的騷動聲,
遠處還有台灣獼猴在溪谷下睥睨。







林管處的保育調查員大哥說,
「除了一枝花、溪哥、過山蝦…苦花這些原生種數量漸回來了。」
(生態調查員約每季進入溪床,做採樣調查及水質檢測。)

後方的小潭,涓涓,
前方的洞口,透來綠意。



離去前的「慕谷慕魚」,是聽雨的,詩意的,恬靜的。
穿過悠悠隧道岩洞後,站在空山靈雨裡,
我明白這杳無人煙的空白,才是自然的一部份,
換場,所謂。



延伸閱讀:
慕谷慕魚》不必為我懸念,我在山裡(台14線東段)

留言

確定


1737475767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