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旅人誌

鳥踏石

與白燈塔一起消失的漁村 - 鳥踏石
2001年3月初版
財團法人黑潮海岸文教基金會 出版


鳥踏石仔在哪裡?

現今,航行於花蓮港外,隔著東堤望向城市,
灰色港區內一帶親水公園綿延,那裡就是鳥踏石仔漁村舊址。

鳥踏石仔」是一塊大礁石,在花蓮築港以前,礁石上常有海鳥群集。
百多年前,人們划船來,邂逅這塊鳥踏石仔,切進海灘登陸,建立一個漁村,
當時,這裡還沒有堤防、燈塔或任何更明顯的地標,
人們自然而然稱這個漁村為「鳥踏石仔」(位於193縣道14.1~14.8公里)。

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村

最早抵達鳥踏石仔海岸的龜山島漁人,發現這裡已經蓋好一些日本房子,
是雙併的黑瓦厝,約有十二棟二四間,
住著一群琉球人,大家就說這裡是「琉球厝」,
古早,本村也因此被稱作「琉球村」。

龜山島漁人(咸信是藍氏家族),是最早在此落腳的漢人。
他們人口最眾,也成為本村最大姓。
小小一個村落,四面八方來相聚,
除了最早的龜山島人之外,還有宜蘭縣的五結、壯圍、南方澳,高雄、林園等地,
一直到1960年代,陸續有新移民搬來,
因緣際會,大夥-漢人、阿美族、噶瑪蘭族、外省老兵都成了鄰居,不愧是族群的大熔爐。

東岸漁村

不論「琉球村」、「抓魚仔村」、或「鳥踏石仔」,
這些地名在花蓮地圖裡都找不著。
如果回頭看二十幾三十幾年前的舊市街圖,會發現這裡叫做「東岸街」。

花蓮港、白燈塔

鳥踏石仔的命運,可以說,完全受制於花蓮港的變遷。
本村的規模穩定下來,是直到花蓮築港時期(1931年10月27日開工~1939年10月2日竣工通航)。
築港後(老花蓮人稱花蓮港為「築港」,是花蓮第一個人工港),
這個聚落也就被圍入港區範圍裡,
並在鳥踏石仔設一車站「米崙站」或稱「花中站」。

對於矗立在東堤堤頭的白燈塔,花蓮人還更有感情。
說到這座白燈塔呀!老花蓮也許當下就跌入青春夢的緬懷裡。
白燈塔建於1939年,古樸的白色水泥圓柱造型,塔頂燈高於平均潮水線1324公分,
發出每三秒中閃一次的紅光,忠實地守護進港船舶。

告別的年代

花蓮國際港一年年愈擴愈大,
1979年,第四期拓港工程轟轟烈烈展開,
1980年6月,白燈塔倒了!炸藥傾燬了這座花蓮地標。
1989年,鳥踏石仔漁村夷為平地。
鳥踏石仔的舊鐵道拆了,換成給腳踏車走的路。
除了一條平直的自行車道、一座全國到處都有的濱海公園,我們還剩下什麼?

廟會-牽繫著村民們的情感

鳥踏石村的土地公廟裡,供奉著土地公和紅面王天君。
「王天君」是龜山島的守護神,
古早以前 ,島上發生瘟疫,王天君顯靈賜藥救了島上的百姓,居民敬稱祂為「恩主公」。
各方各姓移民漸漸在村裡落地生根,就蓋了一間小小的的寺廟,龜山島人與後代從未忘本,
自故鄉鄭重迎請天王君金身,奉祀於此廟中。

拆村後,
民國七十八年,村民們在花蓮市中美十街重建土地公廟,
廟裡奉祀的是新塑的天王君與福德正神。
雖然人事已非,但每年的「恩主公生」和「土地公生」這兩個日子,
依舊村民攤捐緣金,請道士廟前作壽、演戲,神轎抬請神君。

鳥踏石拆村四散,
然而,因為廟的存在,村民們的情感依然牽繫著。

本文摘自《與白燈塔一起消失的漁村-鳥踏石》一書

此書為花蓮在地的「鳥踏石仔漁村」進行文史記錄。認識鳥踏石仔漁村,也就認識了花蓮港的變遷。




 關於『鳥踏石』相關文章:

13/03/27 - 單車》兩潭自行車道/舊臨港鐵道 _ 鳥踏石篇 (7)

13/11/23 - 總集》花蓮的漁港 有幾個? (4)

09/05/11 - 記事》忠僕船上之花蓮港景 (3)

17/06/27 - 總集》兩潭自行車道.總整理 (29)

08/06/24 - 單車》兩潭自行車道/花蓮港區篇 (16)

07/06/10 - 單車》兩潭自行車道/北濱篇 (27)

06/06/04 - 總集》尋找「花蓮八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