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這片土地長出來的房子(原味篇) 10/05/13 01:17 . 分類/縱谷_中花蓮 . 4 每每走進了部落,總有些房子讓我驚喜, 我一直喜歡這樣的手工屋, 就地取材,用一磚一石,或竹或原木,用心思慢慢雕琢打造, 這慢工出細活的房子,真屬難得~而這樣的房子與這片土地的氣味…很合! 它,從這片土地長出來的…。 那一天,我發現了這棟房子,在鳳林往光復的台九線旁, 完全古法建造,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子, 完全原木,粗獷而壯偉…。 回來後,我將它po到《花蓮週記》上,篇名「原味那一間」, 我猛然發現在鋼筋都市叢林下,鐵皮屋充斥的台灣, 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這樣……「正港台灣味」! (↑ 攝於花蓮鳳林台九線旁) 從鳳林往海岸山脈走,來到「山興」, 一個倚著海岸山脈,坐臥山谷間的世外桃花源, 世居著阿美族人,遺世而獨立,他們叫這裡「吉拉卡樣」, 世界展望會也來這裡輔導族人耕作有機農作。 每次來,都是下著迷濛細雨, 這房子的手感,在小雨裡有一番滋味…。 (↑ 攝於花蓮鳳林鎮山興部落(阿美族.吉拉卡樣部落)) 沿著台九線南下,由玉里三民彎進了「崙山部落」, 一個布農族和太魯閣族共同生活的部落, 在村落前,就可看到這美奐的茅草屋——崙山社區工作室, 混著石板、箭竹、稻草三元素,加上多樣豐富的色彩, 粗曠裡,多了一絲細膩與少許溫柔,讓我張望流連許久…。 (↑ 攝於花蓮卓溪鄉崙山部落(布農族)) 從崙山繼續往山裡走,來到「山里」, 山很靜,微風吹動山影, 這兒真的很山裡,一個群山環抱的塞德克部落, 那天太陽很大,我躲到這部落多元教室的陰涼處, 風徐徐吹來,腦袋昏昏欲睡, 在夢裡,有一隻麻雀飛到屋簷,叼了一根稻草,往河畔飛去…。 (↑ 攝於花蓮卓溪鄉山里部落(賽德克族)) 「台灣需要這樣的房子!」 這個任何事都講求快速的時代,我們老早就忘了週遭這些屬於台灣的房子, 倘若有一天也來花蓮,經過鳳林、或卓溪,可別匆匆而過, 我們該停下來,告訴孩子、我們的下一代, 告訴他故事、告訴他生活態度,一起和他欣賞這建築的美, 告訴他~這才是屬於有台灣味道的房子,不是鐵皮屋! 我會繼續發現這些『從這片土地長出來的房子』,再來告訴你, 你有知道其他的,也記得跟我說,和我分享…。 留言4 *姓名:: 網站:: *留言如下:回覆悄悄話給版主 小芬 | 10/05/13 10:58 我去花蓮,發現很多人家門口都會種種花草, 小巧雅緻,生活好悠哉,也反映住家品質上, 原來不止,花蓮還有這麼多有味道的房子. ^^b 回覆 | 刪除 Summer | 10/05/14 03:22 剛下班回來,一開電腦就看到這些房子, 好可惜喔,我上週才剛從花蓮流浪回來..... 回覆 | 刪除 Jessie | 10/05/17 12:49 看你文章的介紹 只能用『感動』來形容! 回覆 | 刪除 | 10/05/22 10:16 限管理員瀏覽. 回覆 | 刪除